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- 区市介绍

峄城概況

2022-05-31

一:产业结构

    五年来,我们推进“工业强区、产业兴区”,转型步伐愈加坚实。

    工业经济动能强劲。聚焦“先把经济搞上去、集中精力强工业”,强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。预计2021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较2016年增长71.26%。丰源集团打造“产业相连、优势互补”的循环经济产业链,营业收入突破50亿元。福兴集团债务包袱有效化解,对外合作高质量推进,逐步实现转型提质。丰源轮胎累计出口38.69亿元,连续多年全市冠军。华沃水泥、申丰水泥等企业稳健成长,实力显著增强。

    产业集群全面起势。培育壮大“六大特色产业”,多向发力提速产业质变。峄城经济开发区打造“园中园”“特色园”,汉旗、汉芯、芯恒光等芯片类企业不断集聚,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初具规模,芯片封装测试全省领先。峄城化工产业园成功获批省级化工产业园,氨基模复合材料产业园、博瑞原料药、康震高端原料药等一批高端化工项目落地建设,经济发展新增长极蓄势待发。石榴产业上升为市级发展战略,实现融合创新发展,王老吉石榴大健康产业园建成投产,“全国石榴看枣庄、枣庄石榴誉全球”的产业高地正在崛起。

    企业培育量质齐升。积极实施“双千”工程,设立产业引导基金2亿元,实施技改项目214个,总投资200亿元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06家,完成股份改制企业22家,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8家。获评“专精特新”“瞪羚企业”等15家、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7家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,创建省级以上科技平台6家,获批发明专利145项。获评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人,柔性引进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46人。

二:综合实力

  过去的五年,是峄城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,也是迎接重大挑战、经受严峻考验、取得显著成就的五年。五年来,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,在市委、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,在区人大、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,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,牢固树立“快就是大局”的理念,大力实施“工业强区、产业兴区”战略,开拓创新、勇毅前行,圆满完成了区十二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,实现了“十四五”良好开局,开启了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新征程。

    ——五年来,我们聚力“加快发展、追赶发展”,综合实力显著增强。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基础,用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,全力推进经济稳中向好、稳步提质。预计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亿元,与2016年相比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5.9%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.01亿元,较2016年增长22.5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.89亿元,比2016年增长41.1%;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.58万元,较2016年增长43.7%。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为160亿元和112.38亿元,分别比2016年增长57.38%和41.2%。我区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、国家卫生城市、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、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、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区、省食品安全区、省级文明区、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、省级健康促进区等荣誉称号。

    ——五年来,我们推进“工业强区、产业兴区”,转型步伐愈加坚实。工业经济动能强劲。聚焦“先把经济搞上去、集中精力强工业”,强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。预计2021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较2016年增长71.26%。丰源集团打造“产业相连、优势互补”的循环经济产业链,营业收入突破50亿元。福兴集团债务包袱有效化解,对外合作高质量推进,逐步实现转型提质。丰源轮胎累计出口38.69亿元,连续多年全市冠军。华沃水泥、申丰水泥等企业稳健成长,实力显著增强。产业集群全面起势。培育壮大“六大特色产业”,多向发力提速产业质变。峄城经济开发区打造“园中园”“特色园”,汉旗、汉芯、芯恒光等芯片类企业不断集聚,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初具规模,芯片封装测试全省领先。峄城化工产业园成功获批省级化工产业园,氨基模复合材料产业园、博瑞原料药、康震高端原料药等一批高端化工项目落地建设,经济发展新增长极蓄势待发。石榴产业上升为市级发展战略,实现融合创新发展,王老吉石榴大健康产业园建成投产,“全国石榴看枣庄、枣庄石榴誉全球”的产业高地正在崛起。企业培育量质齐升。积极实施“双千”工程,设立产业引导基金2亿元,实施技改项目214个,总投资200亿元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06家,完成股份改制企业22家,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8家。获评“专精特新”“瞪羚企业”等15家、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7家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,创建省级以上科技平台6家,获批发明专利145项。获评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人,柔性引进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46人。

    ——五年来,我们践行“一来就成、早来早成”,竞争优势更趋明显。服务能级不断优化。建成启用区市民中心,43个部门、74个窗口、1021个事项入驻。实施“双全双百”工程,推进“一窗办理”“一链办理”,企业开办实现0.5个工作日办结。拓宽政务服务就近办、异地办“朋友圈”,“跨域通办”范围扩大到20个省197个区县。开发建设“峄办成”平台,提供“24小时不打烊”政务服务。创建“医保峄云”,实现参保群众“掌上办”“码上办”。倾力打造“政策超市”,成为服务企业群众的“政策活字典”。招商能级有效转化。在全市率先发布“山东峄城开放合作热力图”,实施驻点招商,全力招大引外、招新引高,累计招引项目120个,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97个,到位外资实现“五连增”。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,实施“要素跟着项目走”“四个一批”机制,完善“标准地”出让、项目审批承诺制度,“拿证即开业”“拿地即开工”成为新常态,95个项目实现“当年签约、当年建设、当年投产”。改革能级持续深化。国企改革深入推进,成立峄州投资集团、峄洺科技公司,完成榴园粮油混改,推动宏达公司市场化转型,国有经济焕发新活力。农村改革扩面提质,率先挂牌成立全省第一家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,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。要素改革先行先试,完善预算管理体系,释放“营改增”减税红利,兑现减免各类税费16.99亿元,为企业发展增添新动力;探索完善土地评估体系,挖掘土地潜在价值,拓宽企业融资渠道;推进开发区体制改革,全省排名稳步前移。

    ——五年来,我们打造“千年古县、秀美峄城”,城乡发展日新月异。城市更新拓展升级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3平方公里,是2016年的1.5倍。完成棚改项目25个、259万平方米,开发建设商品房95.1万平方米;改造老旧小区23个,工作经验被住建部全国推广。统筹推进峄州东路、仙坛南路、福兴桥等路桥工程建设,城区交通网更加完善畅通。实施城区供排水改造提升工程,基本解决城市内涝。小区物业实现全覆盖,叫响“红色物业·峄家亲”品牌。启动仙坛山公园建设,建成节点游园、生态街巷129处,新增城区绿地3.9万平方米,市民拥有更多散步休憩好去处。乡村振兴稳步推进。强化质量兴农、绿色兴农、品牌兴农,累计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147.5万亩,在全省率先推行“土地股份合作+全程托管服务”新模式,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198家,“峄城石榴种植系统”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。新发展专业以上养殖场户285家,打造了“无疫省建设示范县”峄城模式。创新开展公共资源共享行动,增加村集体收入3800余万元。镇域路域环境全面提升,新改建“四好农村路”403公里,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快推进,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通过省级验收。新增3A级景区3家、省级旅游重点村1个、省级景区化村庄5个,创建文明达标村292个,美丽乡村实现全覆盖。镇域发展亮点纷呈,榴园镇获评中国(枣庄)石榴盆景特色小镇,阴平镇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、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,古邵镇获评全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镇。冠世榴园、万亩枣园美丽景色多次登上央视,峄城名片享誉全国。生态环境底色更绿。中央和省市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整改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较2016年改善18.6%。深入开展“山水林田大会战”,实施荒山披绿、河道治理、山体修复等十大工程建设,新增植树造林2.6万亩,新建提升绿色生态廊道100公里,贾庄闸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,山青、水秀、林茂、田美的生态田园逐步呈现。

    ——五年来,我们秉持“守初心、办实事”,民生事业深入人心。社会保障坚实有力。民生支出累计达89.45亿元,占财政支出的76.07%。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,全区13255户30470人稳定脱贫,49个省、市定贫困村达标退出,获评“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”。落实积极就业政策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.3%以内。城乡居民医保覆盖率达到97%。生活品质大幅提升。新建、改扩建学校57所,招聘教师1485人,增加学位1.68万个,大班额化解任务全面完成。区人民医院综合门诊病房楼、区疾控中心建成投入使用,区中医院加入省中医院医联体,建成区镇村三级中医服务体系。区体育场建成使用,成功举办冠世榴园国际马拉松等系列赛事,我区健儿在东京奥运会勇夺奖牌。工人文化宫建成使用,文化馆成功创建国家一级馆,成立峄城作家协会。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,开展文化惠民活动2万余场次,“峄城欢乐汇”获评省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。社会大局和谐安定。健全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,筑牢疫情防控“铜墙铁壁”。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,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。有效应对“利奇马”“烟花”台风等灾害,荣获省级“综合减灾示范县”,被应急管理部列为基层联系点。创新实行“榴乡诉递”基层社会治理模式,经验做法全省推广。推进“雪亮工程+AI”实战应用项目建设,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,获评2017—2020年度“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”。高质量完成第四次经济普查和第七次人口普查。国防动员、双拥共建扎实推进。民族宗教、史志档案、统计调查、审计气象、能源供销、红十字会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发展。

三:居民生活

  五年来,我们打造“千年古县、秀美峄城”,城乡发展日新月异。

    城市更新拓展升级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3平方公里,是2016年的1.5倍。完成棚改项目25个、259万平方米,开发建设商品房95.1万平方米;改造老旧小区23个,工作经验被住建部全国推广。统筹推进峄州东路、仙坛南路、福兴桥等路桥工程建设,城区交通网更加完善畅通。实施城区供排水改造提升工程,基本解决城市内涝。小区物业实现全覆盖,叫响“红色物业·峄家亲”品牌。启动仙坛山公园建设,建成节点游园、生态街巷129处,新增城区绿地3.9万平方米,市民拥有更多散步休憩好去处。

    乡村振兴稳步推进。强化质量兴农、绿色兴农、品牌兴农,累计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147.5万亩,在全省率先推行“土地股份合作+全程托管服务”新模式,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198家,“峄城石榴种植系统”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。新发展专业以上养殖场户285家,打造了“无疫省建设示范县”峄城模式。创新开展公共资源共享行动,增加村集体收入3800余万元。镇域路域环境全面提升,新改建“四好农村路”403公里,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快推进,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通过省级验收。新增3A级景区3家、省级旅游重点村1个、省级景区化村庄5个,创建文明达标村292个,美丽乡村实现全覆盖。镇域发展亮点纷呈,榴园镇获评中国(枣庄)石榴盆景特色小镇,阴平镇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、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,古邵镇获评全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镇。冠世榴园、万亩枣园美丽景色多次登上央视,峄城名片享誉全国。

    生态环境底色更绿。中央和省市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整改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较2016年改善18.6%。深入开展“山水林田大会战”,实施荒山披绿、河道治理、山体修复等十大工程建设,新增植树造林2.6万亩,新建提升绿色生态廊道100公里,贾庄闸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,山青、水秀、林茂、田美的生态田园逐步呈现。

    五年来,我们秉持“守初心、办实事”,民生事业深入人心。

    社会保障坚实有力。民生支出累计达89.45亿元,占财政支出的76.07%。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,全区13255户30470人稳定脱贫,49个省、市定贫困村达标退出,获评“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”。落实积极就业政策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.3%以内。城乡居民医保覆盖率达到97%。

    生活品质大幅提升。新建、改扩建学校57所,招聘教师1485人,增加学位1.68万个,大班额化解任务全面完成。区人民医院综合门诊病房楼、区疾控中心建成投入使用,区中医院加入省中医院医联体,建成区镇村三级中医服务体系。区体育场建成使用,成功举办冠世榴园国际马拉松等系列赛事,我区健儿在东京奥运会勇夺奖牌。工人文化宫建成使用,文化馆成功创建国家一级馆,成立峄城作家协会。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,开展文化惠民活动2万余场次,“峄城欢乐汇”获评省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。

    社会大局和谐安定。健全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,筑牢疫情防控“铜墙铁壁”。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,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。有效应对“利奇马”“烟花”台风等灾害,荣获省级“综合减灾示范县”,被应急管理部列为基层联系点。创新实行“榴乡诉递”基层社会治理模式,经验做法全省推广。推进“雪亮工程+AI”实战应用项目建设,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,获评2017—2020年度“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”。高质量完成第四次经济普查和第七次人口普查。国防动员、双拥共建扎实推进。民族宗教、史志档案、统计调查、审计气象、能源供销、红十字会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发展。

四:地理位置

  峄城区地处山东省枣庄市南部,为山东省南大门。处于北京、上海两城市的中间位置,紧邻徐州市,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位置,是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的过渡带。峄城区水陆空交通便利,有“黄金水道”之称的京杭大运河在南部穿过,毗邻青岛、日照、岚山、连云港等沿海港口。西靠京沪铁路,东临京沪高速公路,京福高速、206国道、京沪高速铁路纵贯南北,距济南、青岛、徐州三大机场分别需要2.5小时、3.5小时和不足40分钟的车程,交通航运网络四通八达。

五:自然资源

  峄城区地处鲁中南山地丘陵与淮北平原的衔接带上,在地貌分类上既有丘陵,又有平原。在不同营造力的作用下,本区地貌在成因上形成三种类型:流水地貌、岩溶地貌、构造地貌。峄城区的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区。四季分明,季风明显,雨热同季。因受黄海气候的影响,东风较多,但大陆海洋性气候不够典型。全区年日照平均为2226.4小时,以4、5月份日照时数最多,月平均可达216.5小时。全区冬季最长,夏季次之,春季略长于秋季,具有冷热持续较长的特点。历年平均温度14.5℃,全区降水较为充沛,年平均降水量872.9毫米。其中,夏季占年降水量的64%,秋季占16.7%,冬季占4.1%,春季占14.5%。全区河流属淮河流域运河水系。运河北岸支流以峄城大沙河为界,河西属南四湖湖东地区,河东属邳苍地区。地面径流方向总的是自北向南,各条河道多为季节性泄洪河道。

六:行政区划

  峄城区地处鲁南,为山东省枣庄市县级市辖区,是著名的“中国石榴之乡”、“中国芸豆之乡”。位处北纬34°34'—34°48',东经117°23'—117°49'之间。东西最长处40千米,南北最宽处24.5千米。总面积635平方公里,占全市总面积的14%,占全省总面积的0.14%。2001年3月,乡镇合并。峄城区辖5个镇2个街道,即榴园镇(原王庄乡、棠阴乡合)、阴平镇(原阴平镇、金陵寺镇合)、古邵镇(原古邵镇、坊上乡、曹庄镇合)、底阁镇(原底阁镇、甘露沟乡合)、峨山镇(原峨山镇、萝藤乡、左庄乡合)、吴林街道(原吴林乡、肖桥乡合)、坛山街道(原峄城镇)。

七:人口民族

  峄城区历来是汉族居住集中的地方,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居住较集中外,其他少数民族人数少而分散,多数是由于婚姻、工作在峄城区落户。少数民族有:回族、蒙古族、藏族、苗族、彝族、壮族、布依族、朝鲜族、满族、瑶族、土家族、哈尼族,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0.129%。


枣庄市投资促进局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2001344号
地址:枣庄市新城民生路枣庄政务服务中心四楼 邮编:277800